关于我们

青山景区

公司动态
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20  潍坊青山秀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 鲁ICP备2020046103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潍坊

联系我们

  • 滚动
  • 滚动
  • 滚动
  • 滚动

青 | 山 | 秀 | 水 | 福 | 地    休 | 闲 | 度 | 假 | 天 | 堂

关注我们

关于我们

ABOUT US

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”、“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”。

青山传说

青山传说

浏览量:

      青山,古名青石山,俗名青石埠,位于昌邑中部重镇石埠镇北侧,西傍潍河,东濒胶莱河,北接宋庄,南麓潍莱高速公路横贯东西,东麓下小路纵穿南北。地理座标为北纬36°45',东径119°27',海拔68.9米,面积约15平方公里。
      据科学论证,地球已有60亿年的历史,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为36.5亿年左右。地壳形成之后,地球内部之构造运动十分频繁,内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,这就是诗经中所描写的“百川沸腾,山冢萃崩,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”之巨大变化。距今6亿年左右,地球由普遍活动状态发展到相对稳定状态。昌邑境内多期岩浆活动以不同的活动方式,产生了不同的地质层。如今,昌邑民间一直相传有“青山顶上挂?菜”之说,正是反映出在“洪荒时期”,这里所发生的沧海桑田之巨变。青山组属中黑白垩系地层之火山喷发岩层,厚度约为500米,岩石的主要成份是钾长三石、酸性斜长石、石英、黑云母等,中粗粒结构,块状、片麻状构造。是深溶再生岩浆所形成的岩体。人们在此山采石发现,其片状层面常嵌有黑色松枝叶状图案,栩栩如生,人称墨松石,为附近所独有之怪石。在石埠村西之牛头埠南侧的一深沟,内出一圆石,中空,摇之有声,人称铃铛石。

传说
      五六亿年前,地球上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动物。古生代晚期,进入陆生厥类植物和鱼类、双栖类动物的全盛时期。距今2.2亿年至7000万年的中生代,整个地球气候温热,雨量充沛,树木丛生,爬行动物恐龙高度发展。1939年在青山上挖战壕时,群众曾发现恐龙化石。“文革”时期,在青山以东的北胶莱河一带,也曾出土过多具恐龙化石。中生代晚期,称霸一世的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。距今3000万年的新生代第一纪,地球进入冰川时期,出现了身披长毛的象、犀,长有巨齿的剑齿虎、熊等哺乳类动物。青山脚下的董家庄附近,已多次发现此时期的肿骨鹿角化石和猛犸象齿化石。现存市博物馆内的肿骨鹿角化石长约一米,上有多个分支。象的祖先大小如猪,过两栖生活,生有长鼻巨齿。冰川时期,其一支演化成生有长毛、门齿弯卷、臼齿粗大的猛犸象,体形变大,以便更好地御寒和磨碎寒带的粗糙食物,同时脊肩上出现瘤状突起,以便储存养料。
      德国著名地理家和民族学家拉策尔在《人类地理学》一书中,提出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起决定作用的观点。他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,强调该因素对于人的心理以及人类分布、社会现象以及发展过程中,所具有的决定作用。青山一带地处潍河、胶莱河下游,远古时期洪水经常泛滥为灾,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当洪水泛滥时,都依托着青山向高处转移,等到洪水过后,这里又变成大片适宜农耕和放牧的肥沃土地,再加气候温和,水源充足,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人类居住、劳动、生息的好去处,先民们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,积累了经验,发展了自身,提高了生产技术,促进了文化发达,因此说青山就是我们祖先生产和生活以及创造文明的基地。在上古时期,这里属我国东夷的莱夷居住地。莱夷是原始社会最早的人类之一。莱夷为山东东方大国,《禹贡》有“莱夷作牧,劂篚?丝”之语,表明莱族以游牧、农业生产、植桑养蚕为业,莱国还以种植小麦著称,其冶铁业也十分发达。由此可见昌邑纺织丝绸业及铸造业其源之早。青山有人认为莱国国都在昌邑东南部(《山东风物志》,山东美术出版社,1984年),后逼于齐势,莱都逐渐东迁,最后迁到龙口一带,公元前567年被齐所灭。青山附近已发现许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。东麓的董家庄附近出土了大量陶器、石器、墓葬、窑藏和房基遗址。石器中石斧、石镰、石刀,刃口锋利,其体形较小,磨制精细,通体光滑,棱角清晰,现存市博物馆。专家考证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石器,其历史可追溯至6000年左右。 青山东南的卢元村南,还发现一龙山文化遗址,遗址南北长约50米,东西宽约200米,从其断面中发现石斧、石刀、石?等生产工具和陶鼎、陶罐、陶?蛋壳陶残片等生活用品及兽骨、火烧土等。此遗址与平度市石佛院龙山文化遗址隔胶莱河相望。这足以证明,在两千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时期,昌邑先民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,从事农牧业生产。